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銀行壓力測試 金管會︰無關房貸


〔記者王孟倫、盧冠誠/台北報導〕國內金融機構即將啟動「壓力測試」,金管會昨天表示,這是依照「新巴塞爾協定」(BaselⅡ)規範的例行性測試,目的是要讓銀行自己了解體質健全與風險承受度,以及如何加以改善;金管會強調,台灣與歐洲進行「壓力測試」之目的不同,更非針對房貸市場進行「打房」。



金管會官員表示,這次的壓力測試,基本上屬於例行性測試,主要希望各金融機構能了解,各設定參數變化對銀行本身影響,例如:若利率調高或調降,對銀行放款影響,以及對資本適足率和風險性資產的影響,並希望銀行能夠擬定改進策略;這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銀行風險意識,與所謂擔憂房市反轉或打房皆無關。

行庫主管私下表示,目前是規劃在兩種情境下,要求銀行估算民眾繳不出房貸後所面臨的損失,並於九月底前將資料送回金管會。

至於要如何測試?據了解,是以當期貸放成數(current loan-to value,CLTV)及無擔保授信餘額占月收入比重(debt burden ratio,DBR)來判斷民眾產生房貸違約的機率。

CLTV共分為四個區間,分別為小於三十五%、三十五%至六十%、六十%至七十五%、大於七十五%;DBR也分為四個區間,分別是○.二%以下、○.二%至二倍、二倍至八倍,以及八倍以上。

舉例來說,王先生目前月收入五萬元,有八萬元信用卡餘額未繳,目前房貸餘額是兩百萬元,擔保品價格為八百萬元,則他的DBR為一.六倍,CLTV為二十五%,這時銀行就會將他的資料擺在CLTV為小於三十五%的區間,以及DBR為○.二%至二倍這個區間中。

將CLTV及DBR這兩個指標的各四個區間以矩陣表示,則可列出四乘四共十六格矩陣,每格再給予一個違約機率,當然,越往右上角,代表CLTV及DBR越高,所以違約率也越高。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