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外幣,外幣投資,美元,賺錢,LV,LV包,LV包包,防水,防水,抓漏,抓漏,壁癌,壁癌,漏水,隔熱,浴室漏水,屋頂漏水,屋頂防水,窗框漏水,帷幕窗漏水,油漆,水電,宅修,衛浴,舊屋翻修,台北防水,台北抓漏,衛浴安裝,燈座安裝,室內線路更新,房屋修繕,水電工程,抓漏達人,抓漏防水,衛浴,衛浴設計,衛浴配件,衛浴用品,面盆,按摩浴缸,浴櫃,龍頭,拉門,格間拉門,馬桶,衛浴裝璜,衛浴品牌,和成衛浴,進口衛浴,浴缸,和成省水馬桶,水龍頭,蒸汽機,淋浴拉門,ToTo,省水馬桶,腦力開發,記憶訓練,創意思考,速讀,記憶術,心智圖,快速記憶,陳俊生,戴忠仁,思達迪,楊氏速讀,左腦右腦,全腦開發記憶協會,單字記憶,免費講座,思維學院,口語溝通,mind,mapping,brain,筆記技巧,商務溝通,職場技能,職場進修,競爭力,全腦管理師,印刷,彩盒,貼紙,特殊印刷,紙盒印刷,貼紙印刷,彩盒印刷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松山機場傳奇】60歲再出發! 松山機場傳奇
台北松山機場31日就要正式跟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對飛,這是松山機場除了大陸航線之外,重新飛航的第一條國際航線。幾個月來,許多人把焦點放在松山機場的老舊與狹小,但事實上,這一座正在一邊整建,座落於台北市中心的老機場,60年來,見證了台灣的起飛與發展,也曾經有3次的大起大落,機場本身的故事性十足!來看TVBS資深記者蔡祐吉、張志旻,製作的「松山機場傳奇」特別報導。
機上廣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午安,這是本班機機長李煥奎,謹代表中華航空公司及全體組員,歡迎各位搭乘本班機,從松山機場前往上海的虹橋機場。」
2010年6月14日上午8點45分,一架華航的波音737-800型客機,從台北松山機場起飛,正式揭開了松山機場與亞洲主要城市都會機場,點對點航線的序幕,接下來日本東京羽田機場、韓國首爾金浦機場,都將陸續與松山機場對飛,寫下松山機場民航史上的另一頁。
松山機場剛在4月份歡度60大壽,但其實它的實際年齡已經超過74歲,根據史料,早在日本時代,松山機場就已經負擔起台北與日本及亞洲部分城市之間的飛航任務,就連國民黨政府遷台前後,黨總裁蔣介石與代理總統李宗仁從中國大陸搭機抵台的降落地點,也都是松山機場。
1950年4月16日,松山機場正式成立航空站,從那一刻起,台北松山機場成為所有達官貴人、外國元首名人政要,出入台灣的第一站與最後一站,像是1963年以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紅遍全台灣的影星凌波,從香港到台灣訪問,一下飛機就被影迷層層包圍,萬人空巷的場面,從機場一路延伸到市中心。
1964年新航站大廈啟用,松山機場也一舉從醜小鴨變成天鵝。電資館旁白:「氣勢宏偉壯麗非凡的台北國際機場新建航空站,於2月19日舉行落成典禮。」
TVBS記者蔡祐吉:「一般人可能認不出來,這棟當年被譽為氣勢宏偉的建築物,就是現在松山機場第一航站大廈的東半部,至於現在保留的中國式屋簷造型,顏色跟韻味,神似國父紀念館屋頂的站體,則是在1971年擴建完成,操刀的設計師正是設計國父紀念館的王大閎。」
擴建後的松山機場,一路見證台灣經濟起飛,與政治環境的日益艱困,進出國人數逐年增加,讓松山機場攀上營運以來的第一個高峰,由於當時政府還沒開放觀光,只有留學或考察,才有機會申請出國,很多人都是一走,就定居異國,因此那時的松山機場天天上演著別離戲碼,送機時還要幫出國的親友戴上花圈,儼然是家族之光。
金龍旅行社董事長沈鵬溶:「比如說我同學,那個時候去美國留學,他們也許感受就說,這一次出國大概不回來了,或者是要幾十年才回得了,所以一個人出國的話,大概要整個遊覽車的親朋好友要來送機。」
機場職員樓毓怡:「我們常常在這個角落裡面,中午休息時間,在這個角落裡面看一些很美的景象,像男男女女分離死別的,有哭的,有卿卿我我的,很好看,都是利用中午不休息,就這樣趴著看,好舒服喔,國際線的欄杆一直在這裡,一直沒動。」
送往迎來的場面,天天在松山機場上演,機場工作人員的負荷也不斷加重。旅行業者胡木蘭:「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化,所以所有的作業都是人工的,飛機要報到,都是用人力去操作,飛機要送走要關艙,要計算人數,統統都是要用人力,還要用電報打名單,跟現在不一樣。」
前華航空服員郭明:「我們登機的時候,還要手背在身體後面,拿一個計數器點人頭,看客人有多少,客人的人數,點了計數器上的人數,跟地面的人要互相比對,都吻合才能關門起飛。」
跟現在不一樣的還有濃濃的人情味,早期松山機場小,航空公司員工都互相認識,這家公司位子滿了,還會主動幫旅客協調其他公司,看看能不能喬出機位,想盡辦法讓旅客順利出發。
旅行業者HELEN楊:「櫃臺規定要在30分鐘、40分鐘,櫃臺要結束辦手續,結束之後照理說,是不能收客人的,但是早期說良心話,不是電腦嘛,所以很多時候蠻有人情味的,當最後時刻有客人來了,我們就會裡面通個無線電,就問登機門關了沒?如果還沒關,我們就帶著客人跑,然後帶著他們過移民局,過檢查區就帶著他跑,有點特快的通關,這感覺起來是很有人情味的,因為客人很感動。」
松山機場的溫馨故事,不只發生在服務人員與客人之間,正因為機場不大,近水樓台衍生的航站情緣也真實上演。前華航空服員繆先生:「因為我是空服員,我們常常會在飛機跟地勤交換文件,有些業務上的接觸,就常常碰到她,從此我就展開了熱烈的追求,當然我也很懷念松山機場提供我這個平台。」
回憶松山機場,不能不提起的是國際線時代,它有個由圓山飯店,經營的機場餐廳,華麗高級的程度,讓員工與旅客都以能進去喝杯咖啡為樂,另外機場還有個可以眺望飛機起降的觀景台,一次5元的入場費,在當年可以吃一碗麵,但民眾還是絡繹不絕。
想進去看飛機送親友,無奈觀景台跟飛機距離遠,陽台上還有鐵絲網阻隔,多數人出來後都很失望。松山機場職員劉美萍:「因為他上去以後他會發現,他什麼都沒有看見,他並不會像,他以為會像電影裡面,看他出來上個樓梯,還可以招招手,事實上都不可能。」
進出國的人多了,停靠松山機場的航空公司也越來越多,起降的飛機越來越大,1978年,在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落成前夕,松山機場航站內已經時時人聲鼎沸,經常被擠爆。
前松山機場主任魏勝之:「那時候我的印象中,有20幾家中外籍航空公司在這邊飛航,航線遍布除了美國、歐洲、中東、東南亞、港澳地區以外,那些個航線可以說是一個全球性的國際航線。」
松山機場的第一個顛峰,在1979年,國際線搬到桃園中正機場後戛然而止,這一沈寂就沈寂了8年之久,直到1987年,政府推動開放天空政策,一家一家新的航空公司陸續成立,買進各類大小飛機,還掀起國內航線價格大戰,甚至有業者推出台北飛高雄只要1元的超優惠機票,一時之間,松山機場再度湧入人潮,航空公司的戰國時代,造就出老機場的第二春。
前松山機場主任魏勝之:「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高鐵嘛,北迴鐵路也還沒有電氣化,然後高速公路只有一條,塞車老是塞中山高,所以那時候連台中,班次都很密集,你看台中那麼近照樣坐飛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松山機場的航班架次一年突破19萬大關,超越桃園機場,旅客人數則有1500萬人次,相當於全台灣每年有2/3的人都搭了國內班機,這段期間的松山機場,不只航站內部熱鬧,跑道上的盛況也只能用空前來形容。
飛航管制員李嘉玉:「我記得那時候在當班的時候,每日的尖峰時間,那個航班都會從滑行道,消防隊那邊,一路排開到跑道頭,然後五邊的飛機,也就像放風箏一樣,一點一點的一起一落。」
塔台是機場不可或缺的中樞,從現在的松山機場塔台往跑道跟航站方向看,平靜的畫面,很難想像當年飛機搶著要起飛,已經到了爭先恐後的程度。李嘉玉:「因為那時候航班都搶得很凶,航機落地以後,它就會想趕快地離場,那都會掛號,我們管制員還有另外一個角色,好像糾察隊一樣,我們常都會拿望遠鏡,看看那些排隊掛號的飛機,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
航機師李煥奎:「因為那時候大家都有壓力,有時候我們一天連續要飛5到6個落地,那如果說是這些的延誤,造成了整個航班往後延的話,會因為碰到機場有關閉的問題嘛,晚上不能飛,所以大家都會想趕著飛完,所以往往會有些偷雞的方法,看客人差不多了,我們就先喊,我們準備要起飛這個動作。」
位於台北市中心的松山機場,只有一條長2605公尺的東西向跑道,從西往東方向落地時,稱為10號跑道,反過來從東往西落地時,則叫做28號跑道,但這看似單純的機場,在飛行員眼中,其實是個飛起來有相當難度的地方。
前華航機師楊黎書:「松山機場冬天,這個能見度很低、霧很多,因為這個就在淡水河西岸菸囪特別多,哇能見度非常壞,有一架YS-11就是因為偏航,偏到陽明山裡面去,墜毀毀掉了,所以飛松山要非常小心。」
不只冬天不好飛,夏天常吹的南風,對東西向的松山機場跑道來說,形同威脅最大的側風,機師如果不小心,很容易讓飛機側出跑道,就算天公作美,能見度一切良好,四面環山,位於盆地側邊的松山機場,還是不容易飛。
華航機師李煥奎:「因為地形的關係,然後再加上一頭是淡水河,另外在東邊這一頭是基隆河,所以在飛機進場的時候,因為受到通過河面冷熱交換的關係,所以飛機會有一個被擠升的狀況發生,造成我們飛行的軌跡不是很穩定,因此駕駛員必須趕快作一些修正。」
飛航管制員曾瓊慧:「其實松山機場雖然你現在看是這麼大,但其實在天上並不容易找,我們做駕艙(見學)回來的時候,有時候就是會找不太到松山機場,因為尤其夜間高速公路的燈也開,旁邊所有霓虹燈都開了,其實機場是不太好找的。」
先天環境不良,考驗駕駛員的技術,後天設施不足,則影響航班起降效率,當時松山的28號跑道並沒有直線進場程序,機師必須靠目視飛行,飛行間距被迫拉大,以致航班經常誤點。
李煥奎:「我記得有一次是下午後雷陣雨,正好又碰到禮拜五,週末的時候,那大家那時候因為沒有高鐵,所以大家都急著趕回南部去,那時候航班就延誤得非常嚴重,那一天我也擔任了飛行的工作,飛機我們載送旅客,一直到晚上3點鐘,才把所有旅客通通載送回家。」
松山機場的熱鬧景況,又維持了整整10年,1996年後,隨著第二高速公路通車,北迴鐵路電氣化完成,松山機場的運量再次開始滑落。2007年高鐵通車,成了壓倒松山機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昔日繁忙的航站大廳,一時之間門可羅雀。
松山機場職員劉美萍:「旅客一下子變好少好少,有時候上班站出來看,就是服務的人比旅客還多,那整個大廳看不到1、2個人,大家很垂頭喪氣。」
同一時期,松山機場的存廢成了政治人物的競選政見,不過隨著主張松山機場遷建的候選人敗選,議題也就不了了之。沈寂了10年的松山機場,在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決定把松山納入兩岸直航航點規劃後起死回生,旅客人數竄升,第三個春天來了。
只是相隔29年,重回國際線,松山機場的老態與軟硬體設施的不足,立刻浮現。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2008.6.19):「我們台灣的機場真的非常破爛,最可怕是松山機場,我很怕大陸觀光客一來,以為自己坐錯飛機去平壤。」
大陸觀光客(2010.6.15):「(設備)不靈光。」記者:「不靈光啊,為什麼?」大陸觀光客:「老舊嘛,在我們大陸機場的環境設施,現在要比你們台灣要好一點,我覺得機場應該擴建。」
大陸觀光客:「(行李推車)轉一轉,就有點費力了,你看就有點費力,然後往前走也有點費力,特別是東西多了之後,有點困難。」
各方批評聲浪不斷,主管單位交通部開始尋求機場改造,希望讓松山麻雀變鳳凰。魏勝之:「第一階段就是把國際的航線移回來第一航廈,第二個階段是希望在明年的春節,我是希望趕在春節以前,把國內航線移回到第二航廈去,移走了以後,我們再繼續進行第一航廈國際線出境的改造。」
由於松山機場的正面立面,已經被台北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物,依法不能更動外觀,因此決定朝後方停機坪方向擴建,將分3階段,增建出比現在多1/3的空間,因應未來的人潮。
魏勝之:「我們完全用玻璃帷幕的造型,使它變成入出境分流,將來入境是由3樓直接下來,出境是從2樓直接登機。」
至於飛航安全,松山機場在跑道無法加長的先天限制下,也提出因應之道。魏勝之:「我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是設工程材料攔截系統,就是用工程材料的方式,不是攔截網而是材料,在那跑道的底端,我們建一種特殊的材質,就是混凝土加上特殊化學藥劑的材質,這個材質是飛機一開到那邊的時候,它可以陷下去,飛機不會損壞、人員不會受傷,但是那個材料要再補充。」
另外民眾詬病的行李轉盤太短、推車老舊不足、報到櫃臺不夠大、入出境動線混亂、缺乏貴賓室跟免稅商店等部分,都將一併更新,除了硬體補強,松山機場也希望在旅客服務的軟實力上下功夫。
任職機場40年的張彩杏業餘鑽研水墨畫,早已經是老師級的畫家,一幅台灣有個阿里山的巨幅畫作,未來就將擺放在入境走廊,成為陸客抵台的第一個焦點。
松山機場職員張彩杏:「我把阿里山的小火車跟櫻花用它的景點當主題,把它呈現出來,所以當陸客一看到這幅畫的時候,他第一個聯想就是可以知道這是畫阿里山的東西。」
TVBS記者蔡祐吉:「對三、四、五年級生來說,松山機場承載了他們年少送往迎來的回憶,與青壯年出國留學、考察的風光,對五、六、七年級生而言,松山機場則是他們快速穿梭兩岸,掌握商機的利器。歷經3次大起大落的松山機場,這回能不能擺脫老態,風華再現。」
文章來源: TVB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