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特約金融透視大陸央行表態貨幣政策


“中國的各種貨幣政策,目前都保持著彈性和餘地,可以做到鬆緊有度。”這是中國大陸央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近日關於貨幣政策的最新表態。



 該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鬆緊有度”呢?其實就是對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更形象的解釋,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貨幣政策要在保增長、調結構、控通脹之間實現動態平衡;在這個過程中,防範金融風險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一極。從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經濟的運行情況看,保增長是沒有問題的,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就成為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其中調結構和控通脹是重中之重。

 有必要再重溫一遍今年貨幣政策的定調。2009年12月7日公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0年貨幣政策作出了最權威的定調: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隨後,今年年初召開的央行工作會議除強調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外,還提出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特別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並提出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簡言之,今年的貨幣政策目標可以理解為“3+1”,即在保增長、調結構和控通脹之間尋求動態平衡,同時又要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實現的途徑就是貨幣政策的鬆緊有度。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極高的調控藝術。

 保增長不放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浙江調研時強調,要密切跟蹤分析形勢,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未雨綢繆,沉著應對,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這就要求貨幣政策“保增長”的力度不能放鬆。

 從國內前5個月的資料看,目前保“八”憂慮已明顯減弱,回歸常態的經濟也為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奠定了基礎。這從年內已開始的對房地產嚴厲調控以及下半年為節能減排達標而愈收愈緊的產業政策可略見一斑,也讓加息預期趨於弱化。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平認為,宣佈重啟人民幣匯率改革,就表明中國政府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已經克服,經濟已經回到正常軌道。但他指出,經濟政策是有連續性的,匯率政策的回歸並不意味著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基調會改變,只是局部性的調整力度可能會有所加大。

 調結構要發力。因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所以要調結構;而調結構要求信貸投放有保有壓。比如最近國務院批復了長三角地區的區域規劃,提出要抓住有利時機,把解決中長期問題、實施區域規劃與制定“十二五”規劃有機地銜接起來,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加快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以此來看,調結構肯定會成為今後貨幣政策重要的發力點。

 中國大陸銀監會近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對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專案信貸和融資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排查,並在6月底將摸底排查情況報告給監管部門。

 這一資訊顯示,雖然央行目前在貨幣市場上的緊縮力度已經略有放鬆,但信貸政策還比較嚴格,特別是對節能減排和落後產能的信貸控制。業界預測為了實現調結構的目標,這種“寬貨幣、緊信貸”的局面可能在短期內得以維持一段時間。

 除去淘汰落後產能外,房地產業因為牽涉的上下游產業眾多,因此對它的調控被看作是調結構的另一個發力點。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表示,抑制房地產過快上漲的政策還會持續,而且在下一階段將會演變、不斷擴大到政府控制的政策性住房上。另一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則認為,政府對房地產調控信號要非常明確,要用2-3年時間來消化房地產泡沫。因此,從國內經濟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實際需要來看,貨幣政策仍然要承擔重任,不會有絲毫的鬆懈。

 控通脹要多管齊下。公眾通脹預期持續增強,CPI指標已經轉正且超過了年初設定的3%,物價漲幅超過基準利率造成的負利率,都要求對通脹加以控制。控通脹要求通過適當的政策操作切實管理好流動性和貨幣信貸總量,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中的作用,同時根據形勢變化靈活運用通脹預期管理工具。

 此外,控通脹僅靠貨幣政策是不夠的。所以動用一些行政手段來抑制價格的非理性上漲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目前合同煤與市場煤的價差為100元—200元/噸。據媒體報導,發改委近日下發通知,要求煤炭企業要遵循今年年度合同煤價,已漲價的煤炭企業要在6月底前退回,國有煤炭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要帶頭保持市場煤價基本穩定,不能帶頭漲價。這是國內近年來首次使用行政手段調控煤價。其目的就是為了壓制通脹預期。

 從國內的實踐看,貨幣政策為主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治理通脹的最有效方式。雖然通脹的基數效應在未來2-3個月仍處於上升通道,但目前新漲價因素也已經幾近衰竭,所以在貨幣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共同作用下,通脹是可以控制的。

 要高度重視防範系統風險。防範金融風險今年以來頻繁的出現在國家層面和相關部委的工作會議上,這也成為貨幣政策鬆緊有度實現動態平衡的重要內容。央行表示,2010年全年要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平衡好支持經濟增長與合理防範金融風險的關係。其實,金融風險不僅限於信貸投放,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的管理也是重要內容之一,並且帶來的影響甚至會超過前者。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國內上市銀行紛紛對所持有的美國房利美、房貸美債券以及其他證券化類的債券產品進行減持,或者是提取壞帳準備,對當年銀行利潤造成負面影響。為防範類似風險發生,銀監會剛剛發佈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管理指引》對此制定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專家稱,這個指引出臺的背景就是從美國金融風暴到歐洲債務危機而引發的主權國家風險。儘管中國銀行業對外貸款占總體貸款比例不算大,對國別風險的資產計提風險準備金對國內銀行業資金影響有限,但也反映出了監管層對外部風險的重視。貨幣政策實現動態平衡的“點”在哪里,鬆緊有度的“度”在哪里,都需要相機抉擇,就是要保證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有利於轉方式、調結構目標的實現。易綱說的很好,各種工具要留有彈性、留有餘地,這樣在關鍵的時候,政策是有力的。這就是貨幣政策調控的藝術所在。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閆立良)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