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大陸遊戲市場 台商硬仗打不完


工商時報【何英煒】



中國大陸遊戲市場發展迄今10年,每年都有大幅的成長,在這10年間,4.2億網民,以及2億多的網路遊戲人口,造就了近10家上市遊戲公司的規模,包括盛大網絡、搜狐暢遊、騰訊QQ、巨人、金山軟件、第九城市、網易、完美時空等,均是美國那斯達克、香港股市的掛牌公司。

大陸新聞出版署副署長孫壽山日前在China Joy(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公布2009年大陸遊戲業產值為256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200億元)的規模,並帶動周邊如電信產業、網吧等商機,共人民幣555億元(約新台幣2,600億元)。

中國大陸遊戲市場是台灣遊戲市場的6倍,但台灣業者的產品在當地市佔率還不到5%。雖然台灣的影視娛樂文化在大陸受到歡迎,但台灣遊戲產品卻攻不進大陸市場。這其中有著「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原因。

仔細分析大陸遊戲市場的產品結構,約有7成的遊戲產品都是當地業者的自製遊戲。這個比例和結構,與其他國家(包括台灣)不同。

最主要原因是,大陸官方對於當地遊戲產業長期以來施以保護政策。外來產品,即使是台灣業者的自製遊戲,均須以國外業者的身份申請書號、版號,而一年間國外產品進口的配額,僅有10款左右。

另一方面,由於大陸市場龐大,台灣業者因為資本不夠大,像是中華網龍及宇峻奧汀等自製遊戲業者,多半選擇與當地的代理商合作,來負責產品的營運。今年度網龍及宇峻奧汀各有一款自製遊戲產品登陸,但兩家業者的表現,僅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家業者都是以3D遊戲進入當地市場。網龍因為代理商首度嚐試3D遊戲,加上輕忽了山寨機的普及率,遊戲產品經過修改後,變得難以上手,該遊戲產品也無法支援山寨機的顯示卡。而宇峻奧汀也是第一次嚐試3D遊戲,嚐試性的意味較濃。

今年度的China Joy展覽會,大陸指標性業者,如盛大遊戲董事長譚群創等人,對大陸遊戲市場提出示警,不少業者指出,中國大陸遊戲市場恐出現調整、停滯期。

由於自製遊戲的研發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大陸遊戲業者為求快速產品化,於是展開激烈的挖角舉動,不少研發主管在跳槽的同時,也會帶著研發專案一併跳槽。如此一來,也間接造成各家業者的研發內容有相似和接近之處。

另一方面,各家上市公司有財報揭露的壓力,因此,也希望多推出產品來拉抬業績,加上過去幾年內投入研發的項目也接近成熟階段,因此,這一、兩年也成為產品密集推出的時期。

但很顯然,產品上市的速度,已超過網路遊戲玩家的成長速度。根據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今年第2季中國大陸遊戲市場已首度出現負成長。

業者預期,明年度將會有更多遊戲產品在大陸上市,產品多到爆炸,而同質性又高。如此一來,中小型研發公司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恐會掀起淘汰賽。對於已經上市櫃的遊戲公司來說,馬上面臨的是獲利成長停滯、或衰退的警訊。

對於台灣業者來說,也會受到不少衝擊。其中最值得觀察的是,產品代理授權金額的成長空間有限。

由於大陸自製遊戲商品開始百花齊放,向其他國家(台灣、日本、韓國、歐美)尋求產品代理的動機,與前幾年不同。除非是產品特殊、品質佳,才有機會獲當地營運商青睞。至於一般性的遊戲產品,也會被當地營運商要求,初期不需要付代理授權金,直接以拆帳的模式來分享利潤。對於目前相當依賴授權金收益的台灣遊戲業者來說,衝擊相當大。

文章來源: 中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